熱門文章

2012年2月2日 星期四

另一個神童的故事


另一個神童的故事

孟德爾頌(Felix Mendelssohn-Bartholdy, 1809-1847)的音樂才華從小就顯示了出來,他是位出色的鋼琴家、指揮家、作曲家。他在十七歲那年就寫出了至今仍然膾炙人口的《仲夏夜之夢》序曲與 劇間音樂;二十歲那年,曾排除萬難,把已被埋沒了近百年的巴哈鉅著「聖馬太受難樂」再次出土演出,而使得巴哈的音樂因此重新獲得世人的認識、肯定至今。

有一天晚上,歌德邀請了一大票名人到他家中聚會,因為他要讓大家認識一位年輕又是位了不起的天才——孟德爾頌。歌德一直等到大家到齊了,他才從書房中走出 來,他對大家說了一聲「晚安」,但只走向孟德爾頌的老師柴爾特(Carl Zelter, 1758-1832)向他親切地握手致意。此時在柴爾特身旁的小孩孟德爾頌抬起頭來,用他明亮的眼睛望著當時已白髮蒼蒼的歌德。這位偉大的詩人轉向他,慈 祥地用手輕拍孟德爾頌的頭說:「現在,你該彈些東...西給我們聽聽!」柴爾特向孟德爾頌點了點頭。

孟德爾頌走向鋼琴邊,轉頭問柴爾特說:「我該彈什麼呢?」
柴爾特說:「什麼都可以,彈些你不覺得太難的東西就好!」
於是這個孩子開始彈了,他的音樂性、琴鍵上的技巧,使在場的人嘆為觀止,……

哥德是巴哈的推崇者,特別喜歡巴哈的賦格曲(Fuga)。他經常要求一位熟悉巴哈賦格曲的音樂家走十里路來彈給他聽。因此,歌德在孟德爾頌彈完以後馬上就要求演奏一首巴哈的賦格,於是柴爾特走到琴邊拿了一首巴哈的賦格曲,孟德爾頌在毫無準備之下,毫無難色地彈了出來。

歌德顯然極為讚賞,又要求孟德爾頌彈一首小步舞曲。並且站到琴邊去。孟德爾頌又用他那雙明亮的眼睛望著歌德說:「我彈一首世界上最可愛的小步舞曲好嗎?」
歌德問道:「是什麼?」
孟德爾頌彈奏了那首莫札特在歌劇《唐.喬凡尼》(Don Giovanni)中的小步舞曲。

聽完以後,歌德想了一會說:「你只是彈了你已學會的東西,現在請你彈一些你從來沒見過的東西給我們聽聽看!」說完他走到書房中找出了一些像是手稿的紙張。「我從我收集手稿中找到一些曲子,你想你能彈這些嗎?我們現在可是在考你喲!」

歌德攤開了手中的一張紙,這些紙上寫滿了清晰工整,見不到任何塗改痕跡的小音符。孟德爾頌一眼就認出了那是莫札特的手稿。歌德,這位老人家,在莫札特死後 三十年居然擁有這位神童的手稿,而且要另一位神童從手稿中立即視奏演出,這使得在場的人感到莫名的興奮。而現場的這位神童的表現也令大家為之傾心不已。

歌德聽完了這首之後說:「這首曲子太容易了,別人也能彈出來的,看看這首吧!」他又攤開了另一張手稿。這張「手稿」看起來非常古怪,似乎是在一張五線譜紙 上東倒了一片墨水,西點了些塊狀的墨跡而已!孟德爾頌乍看之下,禁不住笑了起來,又用他那明亮的眼睛看著歌德說:「那是怎麼寫的?誰能看得懂呢?」可是當 他的眼睛回到那張手稿上的時候,他的神情突然嚴肅起來。而歌德只是笑著說:「猜猜看是誰寫的!」但孟德爾頌似乎沒有聽見,他的眼睛盯著那張「手稿」,他的 神情越來越嚴肅……,此時,柴爾特走過來瞄一眼,禁不住叫了起來!

「天哪,那是貝多芬寫的!他寫的總是像用掃把沾了墨掃過去以後,不等墨乾,又用袖子去塗抹一番那樣,我看多了,誰都能認出來的呀!」

不知道是否聽到「貝多芬」這個名字,孟德爾頌的神情更加嚴肅了,他開始在鋼琴上彈了一遍,但這一遍是邊彈邊停,邊改邊對自己說:「不,該是這樣的!」這一遍彈完以後,他抬起頭來十分有自信地對大家說:「我現在為您們彈這首曲子!」

接著他立刻從頭再彈了一遍,這次沒有中斷,而音樂也在他的指尖下流暢而整體地呈現了出來。彈完之後,他站了起來,帶著恭敬的語氣向歌德說:「這是貝多芬的作品,這張千真萬確的是貝多芬的手稿,我剛剛在看時已經認出『他』在這裡面了!」

這時歌德情不自禁地站了起來,並且擁抱了這位當時年僅十二歲的孟德爾頌。

沒有留言: